理想當前急需一款爆款產品穩定其在純電市場的銷量。
不同于增程車市場的一帆風順,理想在純電市場跌跌碰碰。從最早的理想MEGA,再到理想i8,都未能延續L系列的熱銷勢頭。理想在純電市場這塊已經不容有失,因此, 理想i6(參數|詢價)至關重要。
從產品定位來看,理想i6瞄準的是25萬級別的純電市場,理想試圖實現通過i6和L6“雙子星”,向傳統的豪華品牌燃油車,以及特斯拉Model Y、小米 YU7等熱銷新能源車型發起挑戰。
這次,理想有機會嗎?
理想這次直接把理想i6的誠意拉滿。首先,在國內消費者最關心的空間方面。理想i6聚焦五座中大型SUV市場,車長縮短至 4950mm,軸距 3000mm,通過溜背造型強化運動感,更適配三口之家或年輕用戶。這種差異延續了理想L系列“大小組合”的成功邏輯,形成 10 萬元左右的價格梯度。
在續航和技術上面。理想i6基于800V高壓架構,提供后驅/四驅版本,提供5C快充,也是同級當中的主流水準。出于成本考慮,低配車型采用欣旺達電池,但高達720km的CLTC續航,對于家庭用戶而言還是頗具吸引力。
配置策略針對性不同。i8 曾因入門版智駕配置不足引發爭議,最終調整為單一款型加選裝模式;i6直接一步到位,全系標配激光雷達與 AD Max 智駕系統,附加贈送雙腔空氣懸架、冰箱等豪華配置,用 “滿配入門” 策略吸引價格敏感型用戶。
理想i6能否成為銷量“救星”?
盡管理想i6看起來亮點不少,但也存在不少因素,阻礙新車在市場的發展。
首先,盡管理想i6高配置高硬件產品力足夠強,但24.98萬起售價起略顯保守,放在同級別車型當中缺乏吸引力。特斯拉Model Y作為多年的純電SUV銷冠,理想i6在品牌影響力上面并不占優,而且后面特斯拉即將推出更便宜的“廉價版”Model Y,如果定價在20-25萬左右,對于同級別純電SUV來說可以說是“深水炸彈”。
小米YU7憑借自身的“網紅屬性”,自帶高流量話題,出道便直接成為爆款;問界M7和智界R7作為鴻蒙智行的銷量支柱,憑借華為技術加持,同樣在市場上面取得亮眼的成績。小鵬G7、極氪7X以及樂道L60等國產新能源也是把競爭力拉滿,從產品技術到用戶口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加上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提速與新能源價格戰的雙重擠壓,理想i6上市所面臨的市場壓力可想而知。
從目前市場反饋來看,理想i6還是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據汽車博主孫少軍在社交軟件透露,理想上周(9月29日-10月5日)新增訂單破23K。其中剛上市的理想i6表現較為搶眼。據理想汽車產品線責任人表示,目前理想I6新鎖單用戶需等待13-16周,提車集中在2026年1月第3周前。為緩解用戶顧慮,理想同步推出跨年購置稅兜底方案,保障購車成本穩定。
結語
綜合來看,理想 i6 有可能成為扭轉頹勢的關鍵產品之一,但它不是萬能的救命稻草。若 i6 上市后產品力、交付與用戶體驗均表現不差,并且配合合理的策略與資源支持,那么它有機會在中期穩定銷量并帶動品牌信心的回升。但要完全扭轉長期下滑趨勢,還需要整個產品線、生態、成本效率、品牌認同等多方面協同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