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車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揚帆出海。從東南亞到歐洲,從中東到拉美,中國品牌的身影日漸增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再創新高,達308.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增長的核心引擎,出口量達106萬輛,同比增長75.2%。比亞迪、奇瑞、吉利等頭部企業正以不同路徑推進國際化,逐步改寫全球汽車競爭格局。
奇瑞憑借在俄羅斯、中東及拉美等市場的長期深耕,依托高性價比與本地化產能,穩居出口前列;吉利則通過成功的國際并購與協同——如整合沃爾沃、寶騰、路特斯等品牌,實現技術反哺與品牌上行,在歐洲與中東等高端市場逐步打開局面。
而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比亞迪的出海路徑同樣具備戰略縱深感。它不僅致力于將產品銷往海外,更著眼于在全球核心市場實現深度本土化。從泰國建廠、歐洲市場多點開花,到選擇全球汽車工業高地——日本作為正面攻堅的戰場,比亞迪的全球化正步入技術、品牌與生態全面輸出的新階段。
東京車展亮劍,以本土化思維攻堅日本市場
在此背景下,2025年東京車展成為比亞迪展示其全球戰略深度的關鍵舞臺。
以進入日本市場20周年為新起點,比亞迪在本屆車展下了兩步關鍵的戰略棋:全球首款專為日本市場量身定制的K-EV BYD RACCO(參數|詢價),并同步實施“純電+混動”雙線產品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場的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海獅06 DM-i。
K-Car(輕自動車)作為日本獨有的汽車品類,對空間、尺寸和燃油經濟性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長寬高分別不超過3.4m/1.48m/2m,排量上限660cc等),堪稱日本本土汽車文化的縮影。比亞迪RACCO的推出,標志著其研發體系已能精準響應日本市場的獨特需求。這款從海獺習性中汲取靈感的微型車,憑借高車身與雙側滑門設計,致力于為用戶提供被環繞的安心與便利,預計將于2026年夏秋正式上市。
同時,海獅06 DM-i的引入,展現了比亞迪務實而靈活的市場策略。在日本純電基礎設施尚在普及、消費者仍存續航焦慮的背景下,超級混動技術成為撬動更廣泛消費群體的有力工具。
除上述兩款車型外,比亞迪還展出了全新升級的元PLUS、海豚、海豹等熱門純電車型。旗下百萬級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也同步亮相。商用車展區方面,比亞迪全球首發了純電卡車T35及小型純電動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車,并展示了中型純電動巴士J7與大型純電動巴士K8。純電卡車T35計劃于2026年在日本上市,該車型根據日本市場的法規和尺寸要求定制化設計,搭載刀片電池,兼顧穩定續航與高實用性。值得關注的是,T35將于2025年11月13日率先在中國大陸上市。
扎根日本:從“賣車”到“織網”的生態構建
車展之外,日本市場——本土品牌市占率超過94%、新能源滲透率不足3%的“堡壘市場”,歷來是外資車企難以攻克的陣地。比亞迪得以在此扎根的關鍵,在于其超越傳統汽車制造商的角色定位,通過數年耕耘,構建了一張深入社會肌理的價值網絡。
這張網絡的商業基礎是其在商用車領域的成功。自2015年進入日本市場以來,比亞迪電動巴士已覆蓋從北海道到沖繩的各地公交系統。截至目前,其J6、J7、K8三款電動巴士已成為日本電動巴士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2025年,比亞迪將為大阪·關西世博會提供33輛純電動巴士,這場國際盛會的零排放交通服務,正是其產品可靠性的有力背書。
在乘用車領域,比亞迪亦穩步推進。自2022年7月宣布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以來,已陸續推出元PLUS、海豚、海豹、海獅07四款純電車型。隨著此次車展新增K-EV BYD RACCO與海獅06 DM-i,其在日本的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并計劃于2027年前形成7至8款純電及混動車型的完整布局。目前,比亞迪在日本已建立66家銷售網點,渠道網絡持續拓展。
更深層次的扎根,體現在其與社會公共事業的深度融合。比亞迪與日本全國12個地方政府簽署災害應急供電協議,這意味著當地震等突發事件發生時,比亞迪的電動巴士與儲能設備將成為移動的“生命電站”,為避難所和醫院提供緊急電力。此舉使其從商業合作伙伴升級為社會的“安全守護者”之一。
此外,通過向東京工科汽車大學校捐贈元PLUS用于教學、持續參與“中國節”、支持本地體育賽事等一系列舉措,比亞迪在人才、文化等多維度尋求認同與共鳴。這套涵蓋商業、公共、文化與人才的多維網絡,使比亞迪逐漸從“外來者”轉變為日本新能源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這些深耕舉措在2025年迎來實質性收獲。
在銷量層面,2025年9月,比亞迪在日本的單月上牌量突破800臺,首次躋身日本進口車品牌銷量前十。2025年1-9月,其累計純電銷量達2899臺,同比增長66%。這些數字表明,比亞迪已突破早期嘗鮮用戶圈層,開始進入主流消費視野。銷量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新品海獅07的強勁表現與電池延保等服務的升級,驗證了“產品+服務”組合策略的有效性。
在品牌價值層面,比亞迪海豹不僅入圍日本年度風云車評選,更榮獲EV大獎總冠軍。更具象征意義的是,豐田主動尋求合作,基于比亞迪技術打造其首款純電動汽車bZ4X。這一動向清晰地表明,日本汽車工業已從最初的審視轉為將比亞迪視為技術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全球化新征程,從“體積”到“體系”的競爭
比亞迪在東京車展的動向,折射出中國車企全球化戰略的深刻演變。
過去的出海更多追求出口的“體積”與規模,而今天的深耕則考驗在成熟市場構建良性“體系”的能力——包括本土化的產品定義、深入社會肌理的生態角色,以及贏得行業尊重的技術話語權。
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實踐,正是這種體系化出海的先行探索。其意義不僅在于銷售數量的增長,更在于為中國汽車工業提供了一份先行者啟示:真正的全球化,是在世界汽車工業的腹地,建立起可持續的商業存在。這條路固然艱難,但唯有通過這樣的深耕,中國品牌才能從“全球銷量”的跟隨者,蛻變為“全球格局”的定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