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教授羅伯托·維甘提在《設計力創新》中寫道,設計驅動式創新是繼漸進式創新、顛覆式創新后的第三種創新模式。他認為,產品通過兩個層面吸引消費者:第一層面是“實用功能”,由產品性能與技術推動;第二層面是“感受及意義”,是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的深層心理與文化緣由。
在智能新能源時代,“實用功能”已經愈發同質化,而“感受及意義”在購買中的決策因子占比越來越高——對大多數人而言,設計不會成為選擇購買的唯一因素,但往往會擁有“一票否決權”。
遺憾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受特斯拉影響,多數新能源車都采用無格柵前臉,同質化嚴重,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車并不多。
這兩年來,隨著技術和配置的趨同,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將設計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為,參數和性能內卷終有盡頭,而審美共鳴才是品牌常青的基石。設計是品牌最堅固的“護城河”。
比如,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就曾表示:“設計是吉利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種先見之明,讓吉利成為率先在這輪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選手”——10月10日,吉利宣布,銀河品牌2025年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0萬輛,成為全球最快達成年銷百萬的新能源品牌。數據顯示,從2023年5月首款車型 銀河L7(參數|詢價)上市以來,吉利銀河僅用23個月累計銷量就突破百萬。
“銀河現象”的背后,是精準的產品策略、符合“審美最大公約數”的設計力、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深入的用戶共創及強大的體系能力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1、遵循“第一性原理”,破解百萬銀河的審美“密碼”
9月5日,當銀河星耀6頂著一個尺寸突出的盾形直瀑式中網全球首發亮相時,大多數人都驚呆了:“原來新能源車還能這么設計?”而伴隨驚訝而來的,是“這車真好看”的感慨。
這款定位十萬元級插混市場的車,已于10月30日正式上市,限時優惠后僅6.88萬起。
上市即熱銷,已經成為吉利銀河品牌特有的現象。從銀河E5開始,再到吉利星愿、星艦7 EM-i、星耀8、銀河A7和銀河M9等,每一款新車上市后,都成為細分市場的佼佼者。
其中,吉利星愿9月銷量首次突破5萬大關,穩居全品類行業第一,上市一年總銷量已突破40萬輛;銀河E5、星艦7 EM-i和星耀8均保持月均銷量過萬的領跑勢頭;銀河A7上市即熱銷,9月銷量更是達到1.3萬輛;銀河M9上市僅24小時,大定訂單就突破2.3萬輛,第一周的周銷量突破3000輛,位列細分市場第二,彰顯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為何有些車還沒上市就已經提前預定爆款席位,而為何有些車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依然“回天乏術”?答案,就藏在是否遵循“第一性原則”,是否能滿足主流用戶的多元審美和需求。
在傳統汽車設計中,大師主導的“英雄史觀”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設計師的個人審美和風格表達被置于首位。然而,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帶領的吉利設計團隊,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尋找“審美最大公約數”,做“大眾審美的翻譯者”。
比如,剛剛上市的星耀6,并沒有延續星耀8的封閉式前臉設計,而是采用“銀河星瀑”的盾型直瀑式中網,下方還增加了三段式進氣口。
陳政介紹說,之所以這么設計,其實還是回歸最本質的東西——“形式追隨于功能”。因為,星耀6是吉利首款搭載“多能源形式”的車,未來還會兼容不同的“靈活燃料”,多能源并存的技術架構,是星耀6需要“大格柵”的原因所在。
“以一種風格開始,你就會被束縛;以一種觀念開始,你就會獲得自由。汽車設計已經發展100多年了,所有的形式和結構其實都是追隨功能,這就是設計的第一準則要義。”陳政如是說。
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突破了53%,用戶對新能源的審美已經從“嘗鮮刺激”,進入到了主流、經典的“多元審美”區間,這群用戶,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性別、年齡和人生經歷,造就出無比多元的審美需求。
所謂“第一性原理”,就是情況越復雜,就越要回歸事物的本質,讓形式追隨功能,功能服務于體驗,并由體驗來觸發情感。當下,“情緒價值”已經成為影響“消費選擇”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而設計,恰恰是所有產品要素中最能引起用戶情緒和價值共鳴的要素。
“工必有意”,是吉利設計踐行“第一性原理”最好的體現。比如,銀河A7在設計上借鑒了中式園林“疊山理水”的設計手法,承襲「山水合院」“前院、后堂”的布局,為用戶帶來「坐享天地」的舒服體驗;而銀河M9作為大六座SUV,則采用“以大為美”、“三進大宅”的設計,實現2+2+2的“全員奢享”,重構豪華空間的秩序。
吉利所堅持的好設計,既要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內核,傳承品牌文化;也要根植于自身的技術發展,更要根植于用戶的需求。這,就是百萬銀河的審美“密碼”。
2、吉利堅持“體系制勝”,中國汽車設計的話語體系構建
吉利銀河之于行業最大的價值,并不是某款車的成功,而是其將感性的設計納入了理性的商業框架,讓爆款從偶然變成了必然。比如,陳政提出的設計力公式——設計力=設計品質÷(成本×效率)×美等其他要素。
在這個公式中:設計品質是核心基礎,關乎比例、型面、工藝和材質等,成本與效率是競爭力的硬指標,體現了在商業約束下做設計的能力;美則是最終的“倍增器”,為產品力賦予指數級的增長。
在吉利之前,很少有中國車企體系化去總結設計的方法論和背后蘊含的世界觀。它讓汽車設計從依賴個人才華的藝術,轉變為可持續、可復制的系統能力。
為此,吉利設計還進行了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引入打破壁壘的“互聯網中臺”模式,通過“前臺-中臺-后臺”的并行推進和配合,實現更高效的運行效率。
陳政將這種協作模式比作“三甲醫院會診”,通過全科專家聯合攻關,解決疑難雜癥,而非單一科室死磕。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短短一年多時間,吉利銀河就能推出銀河E5、吉利星愿、星艦7、星耀8、星耀6、銀河A7和銀河M9等多款各個細分市場的爆款車型。
事實上,體系化的設計思維,也已延伸到吉利的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中。
在2023年和2024年,吉利設計已連續兩年舉辦了“國際汽車設計論壇”,邀請海內外產學研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就設計創新、理論總結和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共創,并發布了《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研究白皮書(第一版)》和《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研究白皮書(第二版)》,為中國設計話語體系建設不斷添磚加瓦。
今年年底,吉利設計還將舉辦“2025國際汽車設計論壇”。今年,不僅是吉利設計在終端獲得市場驗證的豐收年,也是汽車設計在多家主流車企中被提升至企業戰略的關鍵年。
正所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吉利銀河年銷百萬的業績突圍,正是中國汽車設計體系化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印證。它一方面印證了體系化設計方法的可行性,其價值遠遠超越設計單一爆款;另一方面,吉利設計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先行、但成功的探險者,用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范本。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吉利銀河的突破,推動了“審美平權”和“技術普惠”,讓消費者能夠以更親民的價格,享受到此前只存在于高端車型的先進技術和高品質體驗。
結語
從23個月銷量破百萬,到單年達成百萬銷量,吉利銀河的提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它標志著,中國汽車完全有能力通過設計創新實現價值突破,從“性價比競爭”邁入“設計力競爭”的新階段。同時,它也是一道分水嶺,標志著中國汽車設計已告別單點模仿與追隨的時代,進入體系化創新與自信輸出的新階段。
從“設計力公式”的理性框架,到全球研發中心的協同網絡,再到“互聯網中臺”的高效運作,吉利證明了優秀的設計不再是靈光一現的偶然,而是可以通過科學方法持續產出的必然結果。
當中國汽車憑借持續的銷量和爆款證明其模式、標準、審美的正確性時,世界終將迎來中國汽車設計風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