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法拉利同款磁流變懸架帶來極致駕控體驗,還是像特斯拉FSD一樣讓人人化身老司機,再配上后驅小鋼炮、兩顆地平線J6M芯片、激光雷達、寧德時代電芯等等,這些不屬于15萬級的強悍硬件素質,簡直有點離譜過頭了。
要知道,就連知名汽車博主陳震都連聲叫好的 深藍L06(參數|詢價),將會對15萬級的汽車市場帶來什么影響?對競品有何沖擊?這是要大洗牌的前奏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從行業視角帶大家好好感受一下。
?高端配置“白菜價”背后的戰略意圖
先來看看價格,深藍L06的預售起價僅為13.99萬元,卻實現了多項“人無我有”的差異化配置。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光是激光雷達或磁流變懸架其中一項,就足以讓車型價格輕松突破20萬元大關。
深藍汽車董事長鄧承浩用十個字概括了L06的競爭力:“公路磁懸浮,智駕老司機”。磁流變懸架是市場唯一供給,此前僅用于頂級豪車;而“智駕老司機”則指L06標配帶激光雷達的城區NCA,實現“人無我有”。
在技術層面,磁流變懸架并非簡單的配置堆砌。與傳統CDC懸架相比,磁流變懸架的響應速度快10倍,在100公里時速下,CDC響應一次要50厘米,磁流變只需5厘米。
這種技術下放背后,是深藍汽車對年輕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鄧承浩指出,年輕用戶對“駕趣、玩趣、智趣”的需求強烈,而轎車市場競爭激烈,必須直面用戶的價格訴求。
?規模效應與平臺化戰略的勝利
面對“如何在15萬區間搭載多項高端配置還有利潤空間”的疑問,鄧承浩的回應斬釘截鐵:“這既不是品牌戰略的豪賭,也不是規模盈利的布局”。深藍背靠長安集團,享有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
鄧承浩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如果深藍是個獨立的公司,今年賣30多萬臺,成本控制能做得很好嗎?我相信不會很好,但是我們背后有300萬臺的長安,我們的成本控制自然就會很好。”
平臺化與通用化成為深藍控制成本的關鍵。例如,S05與L06共用一體化壓鑄件,雖單臺成本增加約2000元,但規模攤薄后實現成本優化。這種平臺化戰略大大降低了單車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深藍L06這些領先體驗的成本確實很高,但是在深藍汽車強大的成本競爭力面前,這些成本都是可控的,”鄧承浩表示,“是成本投向策略的問題,我們沒有把成本投向企業盈利,而是把成本投向了更強的產品競爭力。”
?錯位競爭直面海豹與MONA M03
深藍L06明確將競品鎖定為海豹與小鵬MONA M03。鄧承浩直言:“我們做出了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我認為這是一種越級體驗,所以最后我相信一定能轉化很多MONA M03的用戶、海豹的用戶”。
這一自信來源于L06越級的配置水平。與同價位合資競品相比,深藍L06最長670公里的純電續航,比豐田bZ3的517公里多跑150多公里。
全系標配激光雷達使得L06能實現“車位到車位”全場景領航,而類似的功能在合資車型上往往需要額外付費選裝。
L06搭載的3nm車規級座艙芯片,擁有53TOPS算力,支持四圖融合導航。配合50英寸AR-HUD抬頭顯示系統,完全取代了傳統儀表盤,營造出強烈的科技感。
?或引發行業持續洗牌
深藍L06采取的“加量不加價”策略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通過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優化,在保持價格競爭力的同時,大幅提升產品價值。這種做法很可能迫使競爭對手重新評估自己的產品規劃,進而加速高端配置向下滲透的進程。
對于合資品牌而言,這種壓力尤為明顯。過去合資品牌依靠品牌溢價就能獲得市場優勢,但在深藍L06這樣的產品面前,如果繼續維持原有的配置水平和定價策略,很可能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行業內可能迎來一波高端配置普及潮。未來會有更多品牌跟進將高端技術下放,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深藍L06的推出,展示了中國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將尖端技術快速普及化的能力。這種競爭將推動整個行業不斷洗牌,持續突破技術瓶頸,優化供應鏈效率,最終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
?電動EV:
深藍L06的“高端配置白菜價”,從來不是單純的價格戰,而是中國品牌技術實力與供應鏈掌控力的宣言。
背靠長安規模效應與平臺化戰略,它用磁流變懸架、激光雷達等越級配置,撕開了合資品牌的溢價壁壘,也給競品上了一堂 “價值重構” 課。
這既是行業洗牌的明確信號,更是消費者的福音,當技術普惠成為趨勢,中國汽車市場的良性競爭,終將讓更多人用更少成本擁抱頂尖駕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