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日前,保時捷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87億歐元,營業虧損為9.66億歐元(約合1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實現9.74億歐元利潤。虧損主要源于公司上個月宣布大幅縮減電動汽車擴張計劃所產生的相關支出。
今年前9個月,保時捷集團向全球客戶交付車輛212,059輛,營收為268.6億歐元;營收與交付量兩項數據均出現6%的小幅下滑。同期,該公司營業利潤大幅降至4,000萬歐元(去年同期為40.35 億歐元),營業利潤率也降至0.2%(去年同期為14.1%)。這一業績波動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保時捷產品戰略轉型帶來的非常規支出、公司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電池業務相關的一次性影響,以及組織架構調整產生的費用。
與此同時,美國進口關稅上升也對保時捷公司業績產生了影響。保時捷首席財務官Jochen Breckner表示,美國進口關稅今年將給公司造成約7億歐元的損失,并補充說,由于公司計劃把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未來幾個月保時捷車型在美國的價格將進一步上漲。他還稱,保時捷將提議2025年的股息大幅低于2024年的每股優先股2.31歐元。
圖片來源:保時捷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保時捷汽車業務凈現金流實現逆勢增長,達到13.4億歐元(去年同期為12.4億歐元)。
保時捷維持了其對2025年的業績預期,預計利潤率最高為2%,遠低于去年的14%。展望明年,Breckner表示,保時捷預計2026年利潤率將恢復到較高的個位數百分比。
Breckner還稱:“我們預計2025年將是公司業績低谷期,2026年起保時捷將迎來明顯改善。”不過,他同時表示,目前與勞工代表開展的重組談判需要達成系統性解決方案,方能實現這一轉機。
在中國市場(保時捷及母公司大眾集團昔日的利潤支柱),Breckner預計保時捷銷量下滑的態勢將從今年持續至2026年。他坦言:“我們不得不承認,整體市場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好轉。”
為應對挑戰,保時捷已制定多輪重組方案:今年將裁減2,000名臨時員工,預計年底前還將推出新一輪措施,未來數年計劃再削減1,900個崗位。
保時捷現任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同時也是母公司大眾汽車的首席執行官。近期該集團表示,由于投資者長期以來對布魯姆雙重角色的批評,將任命前邁凱倫汽車CEO邁克爾·萊特斯(Michael Leiters)為新任首席執行官,他將于明年1月正式接替布魯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