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三班倒,月產能沖上3萬臺;廠家主動包攬購置稅,用戶提車等待期間還能每日穩拿200元“延遲補貼”……這些甜蜜的煩惱,都來自 問界M7(參數|詢價)——上市僅41天,狂攬9萬張大定訂單。
免費上牌政策、持續高走的口碑,以及遠超行業均值的用戶凈推薦值(NSS),共同推高了這臺30萬級SUV的熱度。
從問界M8的30天8萬大定,到M7的41天突破9萬,今年品牌的第二款爆款已毫無懸念。盡管M8憑借當時僅有增程版及更高均價,仍堪稱年度現象級產品,但M7的表現同樣不容小覷。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問界M7為何能實現“病毒式”破圈?背后又隱藏了哪些行業操盤邏輯?
?產銷數據狂飆的背后
能讓用戶這么瘋搶,問界的操作確實有別于常規。別家還在糾結終端優惠時,它直接官宣兜底購置稅,再加上免費上牌服務,別看上牌花不了多少錢,但要跑流程、備材料的麻煩勁兒,誰辦誰知道。
這種“錢省了+心省了”的組合拳,精準戳中了家庭用戶的痛點。更聰明的是“提車關愛計劃”,今年內下單超10周沒提車,每天補200元至高1萬元,既穩住了訂單又顯了誠意,這波用戶運營玩得通透。
敢這么玩,背后是硬實力撐著。車身軸距比老款加長210毫米,直接沖到3030毫米,后排蹺二郎腿毫無壓力;16.1英寸3K中控屏加后排吸頂屏,配齊“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家庭剛需。核心技術上,華為乾崑ADS 4輔助駕駛加艙內激光視覺,比純視覺方案更穩;增程版綜合續航1625公里,純電版710公里,寧德時代電池加持下續航焦慮直接減半。這種“家用剛需+技術加分”的配置,剛好踩中30萬級用戶的需求點。
熱銷不是曇花一現,口碑發酵才是關鍵。杰蘭路數據顯示,問界品牌NPS高達82分,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首批車主提車后,不少人主動在車友圈“安利”,從空間舒適度聊到輔助駕駛實用性,這種“自來水”傳播比廣告管用多了。上市24小時破4萬大定,25天沖5萬,再16天跳9萬,增長曲線一路陡峭,正是口碑裂變的直接體現。
?對競品市場的“有力一擊”
這波熱度對競品的沖擊顯而易見。特斯拉Model Y、理想L7這些同級選手,原本在智能或空間上各有優勢,但問界M7把兩者打包還加了續航buff,難免分流一部分家庭用戶。對問界自身來說,繼M8之后再爆一款爆款,直接坐穩30萬級新能源SUV的核心席位,“幸福旗艦”的定位徹底立住了,華為技術+賽力斯制造的模式也得到了市場驗證。
往行業里看,問界M7的爆發撕開了新賽道,原來新能源競爭早已不是堆配置,而是“技術落地+用戶體驗+產能保障”的綜合比拼。它證明只要精準匹配需求,即便起售價27.98萬,照樣能讓用戶買單。接下來其他品牌大概率會跟進優化服務流程,加速技術落地,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電動EV:
41天9萬訂單,是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問界“技術+服務”雙輪驅動的必然。
要知道,目前2萬臺交付量背后,還壓著7萬張訂單。賽力斯工廠的燈還得接著亮,但這盞燈照出的,不只是一款車的成功,更照見的正是中國品牌憑硬實力搶占中高端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