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今年的發布會終于來了,何小鵬預告的“物理AI巨大進展”已經轉化成不少短期內似乎有望落地的軟硬件。更重要的是,草蛇灰線之下,小鵬似乎已經做出了一個新體系。
二代VLA即將上線
大體上來說,這次VLA和VLM的升級部分,完全稱得上是這次發布會的主線,后續部分的技術介紹或多或少都跟這里有關聯。在這一部分,我們權且重點看看小鵬全新VLA的升級點。
按照何小鵬的說法,第二代VLA的提升是另一個更“自然”的方向上的。作為智駕輔助功能核心的它,認知世界的方式以視覺感知為核心,行為模式上則更接近人類的駕駛習慣:比如路人對開啟它的車輛招手車會減速、紅綠燈轉換時它會提前動作之類的,都要比一般的智駕輔助功能更有擬人化的感覺。
當然,在常規的駕駛輔助功能上,新一代VLA也有不少提升,比如一些預防性駕駛行為(比如規避行人和車輛之類)可以做得更平順:
從上面這個關于減速避讓時的加速度對比,就能看出小鵬第二代VLA的平順性提升——整體波動更小。要知道,這些舒適性體驗提升,本就應該是以通勤為核心的智駕輔助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這東西的核心不就是讓人舒緩壓力么?
至于這些提升都仰仗了什么,何小鵬提到,除了海量的現實世界參考案例之外,他們還利用AI生成技術圍繞上述案例做出了不少類似但需要不同處理方式的場景,二者相互疊加,最終累積出了相當于普通駕駛員65000年左右才能遍歷的各種情況。
至于實際應用,二代VLA不久后應該就能上線專門針對狹窄路段的“小路NGP”,把輔助駕駛的【輔助】做得更實用、更能自主處理原先需要人工操作的麻煩場景,也順便為小鵬智駕輔助功能在全球的推廣更具底氣。
當然更重要的是,就像特斯拉曾經做過的那樣,小鵬也宣布二代VLA的相關技術會面向全球開源。它的首發客戶也沒有太多懸念,正是先前一直跟小鵬深度合作的大眾。
Robotaxi:不只是“無主”的出行服務
如果把當下的智駕輔助更進一步的話,那就該討論Robotaxi了——同樣地,這也很有特斯拉的風格。而在小鵬這邊,他們考慮的東西倒也不完全相同。
首先是產品本身,小鵬計劃明年推出三款Robotaxi車型,它們都將面向L4級別的智能駕駛設計,關鍵硬件也都做了備份工作,總算力將達3000TOPS,以零接管體驗為最終追求。可以說,這是跟前面VLA創新的部分緊密掛鉤的。
至于VLM——也就是和語音控制相關的部分,小鵬的想法也有點意思:他們做了一套車外交互體系,路人進門之前就可以和Robotaxi做點預溝通(比如是否順路之類),從而決定到底要不要上車。
何小鵬自稱,這個主意起源于之前看《賽車總動員》系列動畫的發散。嗯,沒毛病。
當然,小鵬的奇思妙想也不僅在于人與車的直接對話,還有這么一重考慮——公車私用如果把Robotaxi做成私家車,那將來的L4智駕時代不就有現成無人駕駛車了?這就是小鵬Robo系列的由來:和Robotaxi具有基本一致的自動駕駛能力,但面向私人。
隨后小鵬又提到,他們的Robotaxi合作將會先和高德開啟,這和前兩天外界的猜測挺接近的;當然,小鵬也歡迎其他合作,甚至于地方小規模的出租車公司也可以。
更擬人的人形機器人
將全新VLA的視覺感知能力應用到人形機器人,就得到了小鵬這次演示的全新IRON。先大致提一部分它的重要指標吧:
使用全固態電池,15分鐘回復80%電量、壽命循環3000次以上,電池可以耐受-40℃~+120℃的環境,并允許工業級連續作業至少8小時;
更接近人類肉身的關節自由度設計,各種動作都在姿態上更接近真人。其中,IRON 采用腳尖被動自由度 + 行星滾柱絲杠的仿生關節設計,行走姿態接近真人,動態平衡能力達到 P0 級工業標準(誤差≤0.5mm),可在坡度 15° 的斜坡、0.2m 高度臺階等復雜地形穩定行走。另外,它還能通過端到端大模型實現 0.1 秒級避障響應,在動態人流中自主規劃路徑。
0.1毫米級觸覺反饋與工業級操作精度,IRON 的 15 自由度靈巧手配備 13 個觸覺傳感器,單指負載 3 公斤,支持0.1 毫米級操作精度,可完成捏雞蛋、拆裝手機芯片等精細任務。全身覆蓋的柔性電子皮膚(漢威科技供應)能實時感知 0.05N 的壓力變化,實現 “觸覺 - 運動” 閉環控制,失誤率低至 0.01%。這種精度已達到工業協作機器人水平,可替代 30% 的人工裝配工序。
端到端大模型驅動的自主決策能力,IRON搭載 3 顆自研圖靈 AI 芯片(算力 3000T),支持本地運行 30B 參數大模型,無需依賴云端即可完成環境感知、任務規劃和復雜推理。其 “鷹眼視覺系統”(720° 無死角感知 + 4D 毫米波雷達)可構建厘米級環境地圖,結合強化學習算法實現 “觀察 - 模仿 - 迭代” 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通過觀看工人操作視頻,IRON 在 2 小時內即可掌握新的裝配工藝。
多模態交互與高度擬人化外觀,IRON通過電致變色柔性皮膚實現外觀自定義,可切換 1600 萬種顏色,并支持局部動態光效(如呼吸燈、跑馬燈),滿足品牌定制需求。其天璣 AIOS 系統集成情感計算模型,能識別用戶語氣、表情,生成個性化回應,例如在門店服務中主動識別顧客情緒并調整話術;頭部 3D 曲面屏可顯示動態表情,配合 22 個自由度的仿生雙肩,實現招手、擁抱等 18 種擬人化動作。
就我個人來說,貼近真實人類的行動模式和設計可能是最能提起我興趣的部分——人形機器人最終肯定是要走到生活伴侶的那一步的,更符合人們【常識】或者說【下意識】的行動模式,可能才沒那么違和。
當然,對于何小鵬對人形機器人的展望,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比如他對所謂“機器人第四法則”的探討——在互聯網時代,個人隱私問題最終的落腳點恐怕不是技術和科學倫理,而是商業背后的人性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技術和話術往往會成為隱私侵犯者的幫兇。
再有就是,何小鵬對全固態電池的看法似乎過于樂觀。在這部分一開始他還提到,機器人在某些方向上的可靠性要求是比車規級更高的;但到了前景展望的時候,他似乎又忘記了自己剛剛說過的話,認為2026年IRON就能順利大規模量產——想想車用固態電池尚且還得等上個好幾年,機器人這邊是否真能這么順利,恐怕還得打個問號。
飛行汽車新進展
借著這次發布會的機會,小鵬匯天又掏出了A868——一款6槳的傾轉固定翼飛行汽車,號稱可以實現這些指標:
最大航速360+kph;
最高支持6人搭乘;
續航500km以上。
至于陸地航母項目,小鵬給出的規模化量產交付時間大概也在明年。值得一提的是,屆時小鵬會為買家提供飛行執照培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