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豐田?
作為已經連續很多年的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第一,豐田是日系車的最重要的擎天巨柱,是全球化產業鏈中,最成功的布局者。
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觀感可能顯得更為立體。在豐田的眾多出行工具中,你可以從任何你想要的細分市場中,選擇到一款完全符合該細分市場定位的產品。從行政到家用,從豪華到經濟,甚至是運動與性能。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消費者一直將豐田產品視為購車清單中的一個重要選項。也是海外汽車品牌中,最具競爭力的一支。
但豐田,似乎并沒有安于現狀止步不前。他們一直在做的,除了在中國市場上提供更好的產品之外,更希望能夠真正融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消費者認可并信賴的品牌。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何為豐田的“中國味道”?
中國之味,從“引入者”到“同路人”
如果要為豐田在中國的故事設定一個時間刻度,那么“61”和“20”這兩個數字恰到好處。今年,是豐田與華結緣的第61個年頭;今年,雷克薩斯品牌迎來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0個年頭。
這61個年頭豐田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從單純的進口產品,到后來的與中國車企共建合資公司。再到如今,豐田體系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在上海成立了新公司。可以說,豐田用了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深深扎入了中國的土壤之中,并將自身基因與中國市場逐步融合。
時間是最好的標尺——六十余年從“引入者”到“同路人”,豐田在中國不再只是一個跨國汽車品牌,而是成為中國汽車生態的深度參與者。今年進博會豐田作為八屆參展的“全勤生”, 展臺的主題是“立全球 更中國”,正是這種角色轉變的最好注腳。
尤其是今年成立的“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可以看作雷克薩斯真正意義上的“落地時刻”。這家新公司不僅代表著雷克薩斯開始在中國“造車、研車”,更意味著豐田在新能源時代不再滿足于輸入技術,而是要與中國一起重構產業鏈。
在本次進博會上,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次以沙盤形式對外展示公司全貌。通過沙盤我們看到了豐田全球最領先的工廠落成之后的樣貌,氫能源應用、碳中和工程、環境友好,為實現“Best in Town”而努力。
不僅如此,就在今年上半年豐田對外官宣中國首席工程師(RCE)體制正式開始落地。這一全新的研發模式,讓中國工程師首次站到了產品定義的核心位置,依托中國的研發人員與工程師開發技術和產品。
對于豐田而言,給予研發更大的自由度,不單單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肯定,更是體現出企業對于好產品、好技術的虛心接受和不懈追求。
更重要的是,豐田絕不是一個只做產品,只賣產品的公司,因為豐田的“中國味”,并不止于產業層面。
自上世紀90年代起,豐田尚未在中國大規模投產,卻已提前開啟公益篇章。從“清華豐田聯合研究院”的科研合作,到豐田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從交通安全活動,到“無礙更有愛”福祉公益項目等活動,豐田幾乎以一種“陪伴式”的姿態,參與中國社會的發展細節。
毫無疑問,如果說什么是長期主義,那么豐田這樣全方位的接近,潤物無聲的參與,就是一個品牌真正要深耕一個市場的長期主義根基。
六十余年的故事,續寫至今,不再是“豐田在中國”,而更像是“與中國同行的豐田”。
探尋科技之味,多路徑策略的“中國解法”
我們知道,從幾十年前的普銳斯開始,豐田便引領了電動汽車商業化、市場化的浪潮。隨后他們并沒有押注“單一路徑”,而是選擇另一種姿態——Multi-Pathway多路徑新能源技術解決方案。
這種多路徑新能源技術解決方案,是豐田對于市場變化、技術路線前景的深度解讀、精準剖析,以及全面介入。
究其本質,這樣的操作模式是一種對復雜現實的尊重。豐田深知,不是所有市場都能用同一個答案解題。對于中國市場,豐田的“解法”更像是一種系統性思維——既要穩,也要深。
從bZ5、 鉑智3X(參數|詢價)到鉑智7,豐田的新能源矩陣開始具象化。bZ5以“豐田超感時空艙”的定位,成為情侶、朋友出行的絕佳伙伴。
鉑智3X作為豐田首款智能純電SUV,專為家庭打造,是一家人出行的舒心之選。
作為豐田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D級轎車鉑智7,是與中國本土智慧科技共同研發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豐田的科技觀,不在于搶跑,而在于“站穩”。
比如,在本次進博會上首次亮相的量產版L4級無人駕駛鉑智4XRobotaxi,是與小馬智行聯合開發的。這款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新產品,配備全球首個搭載4顆Orin-X芯片的L4級Robotaxi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關注的,是另一條能源賽道——氫能。
在此次的進博會上,豐田展示了搭載TL Power 300燃料電池系統的49t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同時還展示了TL Power 150系統,以及全新開發的“可更換式儲氫系統”。這些都是體現了豐田對未來能源多元化的理解。
融合人文之味,讓移動自由惠及每個人
豐田對技術的理解,最終都指向一個關鍵詞:Mobility for All——為了所有人的移動出行自由。
聽起來像口號,但在豐田的邏輯里,這是一條可驗證的路徑。
比如豐田在本屆進博會展示了埃爾法福祉版(上市準備中)、RAV4榮放(福祉試作版)兩款福祉車。埃爾法福祉版(上市準備中),是一款7 座豪華福祉車型,搭載電動升降福祉旋轉座椅,專為高端用戶提供更奢華的無障礙出行體驗。
RAV4 榮放(福祉試作版)基于行動不便人群反饋的意見打造,選擇更受歡迎的SUV 車型進行無障礙化探討,力求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
由此也讓我們看到豐田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中國是一個擁有龐大老齡人口和特殊需求群體的社會,這類車型正好對應了“現實痛點”,而非實驗室式的理想假設。
這也是豐田的另一種“中國味”,即研發不再是封閉的,而是“用戶需求就是研發方向”。
與此同時,豐田的“GR系列”——那個讓人血脈僨張的運動支線,也在這場人文邏輯中找到了位置。全新進化版GR YARIS,這臺擁有純正賽道血統的小鋼炮,在全球收獲超過5萬名車主,它的存在告訴我們:技術并不只有冷峻和理性的一面,它同樣可以充滿激情。
味型豐富的“中國味”,豐田的“深耕邏輯”
在新能源時代的喧囂里,豐田的節奏幾乎顯得不那么普遍。
它不喊口號、不急轉彎,也不刻意追求“高增長神話”。但如果你拉長時間軸,會發現這恰恰是一種努力深耕,絢爛綻放的力量。
豐田的“中國味道”,不是某款車型的暢銷,也不是一次展臺的熱鬧,而是那種長期浸潤后的氣質改變。
如果說“味道”是一種形容詞,那豐田的中國味,更像是一種融合的狀態。既有日本制造的精確與謹慎,也有中國市場的開放與速度;既有對技術邊界的克制,也有對人文情懷的溫度。
從技術上看,它不斷將全球技術體系與中國研發力結合;從市場上看,它以“做當地最好的企業公民”為準繩,重新定義了跨國品牌的本土化邏輯;從社會層面看,它用數十年的公益積累,將企業與社會的發展綁定在一起。
在“立全球 更中國”的主題下,豐田的實踐并非單向輸入,而是一場雙向進化。它既把全球先進技術帶進中國,又在中國重新定義豐田,乃至整個汽車工業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