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寶馬集團在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投資者會議上釋放的信息,其在中國市場正進行一系列戰略調整,主要原因是銷量未達預期及激烈的市場競爭。
2025年前九個月,寶馬集團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長2.4%,在歐洲和美洲市場均取得顯著增長(分別增長8.6%和9.8%)。然而,中國市場是其唯一下滑的區域,銷量同比微降0.4%。
有分析指出,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和定價壓力對寶馬集團利潤降幅的貢獻超過了一半。同時,為支持本地經銷商,寶馬也提供了財務援助,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
為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寶馬正在積極推進內部結構優化,重點圍繞渠道布局與裁員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寶馬在2025年3月曾表示“中國區不會裁員”,這也說明了市場形勢發生了變化。
市場表現與調整動因
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寶馬集團全球交付汽車58.83萬輛,同比增長8.8%,推動前三季度累計交付量達到約180萬輛,同比微增2.4%。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歐洲和美洲市場的強勁表現,其中歐洲市場前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長8.6%,美洲市場同比增長9.8%。
相比之下,寶馬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成為了全球業務中的短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銷量持續疲軟。第三季度,寶馬在華銷量為14.71萬輛,同比微降0.4%。截至9月底,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累計交付量為46.4萬輛,同比下滑11.2%。中國也成為寶馬全球主要市場中唯一下滑的區域。
二是,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寶馬不得不采取激進的降價策略。例如,其核心利潤車型寶馬5系的部分車型,在終端市場的優惠幅度巨大,起售價一度下探至26萬元左右,與之前的寶馬3系價格區間持平。這種“以價換量”的方式雖然短期內刺激了銷量(如寶馬5系在9月銷量反彈至9000余輛),但嚴重侵蝕了單車利潤和品牌溢價能力。
三是,正是由于中國市場的銷量未達預期、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為支持本地經銷商提供的財務支持,寶馬集團在10月下調了2025年全年的利潤預期。公司目前預計全年稅前利潤將略低于2024年水平,汽車業務的息稅前利潤率預期也從5%-7%下調至5%-6%。
面對如此的市場困境,寶馬開始對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規模調整和重組”。這包括下調第四季度的銷售目標、通過不再續簽臨時合同的方式進行小規模裁員,以及對經銷商網絡進行優化重組,計劃在2026年中期完成。具體內容是:寶馬開始重組銷商網絡,具體措施為逐步關停部分門店,并將部分銷售功能較弱網點轉型為僅提供售后服務的站點。預計于2026年中期完成。此舉旨在緩解經銷商經營壓力,避免出現大規模退網風險。
同時,寶馬也確認將對中國區員工規模進行適度精簡,主要方式是對非核心崗位的非永久合同員工,在其合同到期后不再續聘。公司強調,此舉是基于當前產能需求和成本結構所作出的靈活安排。
中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盡管在中國市場面臨銷量下滑,寶馬汽車并未放緩其本土化戰略的步伐,反而在多個關鍵領域持續深化布局。
寶馬將翻盤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基于全新平臺打造的“新世代”車型。其首款量產車型iX3于2025年9月全球首發。這并非簡單的車型換代,其電動化和智能化表現十分突出。比如,其搭載了全新純電動平臺(NCAR)、第六代電驅系統、800V高壓架構以及全景iDrive智能座艙等技術。據了解,iX3在歐洲反響不錯,“訂單排期已延伸至 2026 年下半年”。
在中國市場,這款車被寶馬視作奪回市場的關鍵產品,其國產版本將于2026年在沈陽工廠投產。據了解,公司正在深入研究中國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以確保新車在價格上具備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BBA的同陣營對手,奔馳全新純電CLA已經將下探至24.9萬元起,這一價格策略明顯打破了傳統豪華品牌的價格壁壘,奧迪E5 Sportback更是將實際起售價拉低至22.59萬元,疊加權益后,入門門檻直接進入22萬級區間。市場有觀點認為,后發制人的寶馬iX3的入門價格大概率和前面兩家相差不多。
除此之外,寶馬在中國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專注于智能駕駛、數字化座艙和電動化技術的開發。這些研發中心不僅服務于中國市場,還承擔著全球研發任務。通過加強本土研發,寶馬能夠更快地響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并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同時,寶馬正在積極構建本地化的供應鏈體系,以降低成本并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通過與本土供應商合作,寶馬不僅能夠縮短零部件采購周期,還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從而在價格戰中保持競爭力。
百姓評車
面對當前中國市場的挑戰,寶馬正在執行一套短期收縮與長期深耕并行的組合策略。其核心是通過渠道、成本和人員的優化來穩住陣腳,同時將未來的籌碼押在技術本土化和新一代產品上。
新世代車型iX3將在2026年實現國產,這款車是否能成功,也將成為檢驗寶馬這套組合策略能否真正奏效的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