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表現與做空態勢
小米集團股價近期延續下跌趨勢,較今年6月高點跌幅已超過30%。截至11月7日收盤,股價報42.1港元,單日下跌3.08%。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對沖基金對小米的空頭押注激增53%,養老基金和對沖基金在過去兩周內主導了賣盤。高盛主經紀商業務數據顯示,小米已成為對沖基金短期內的共識性做空標的。
做空激增的核心原因
高盛研究團隊近期將小米目標價從66港元下調至56.5港元,降幅超過10%。下調理由主要包括存儲芯片價格上漲壓制智能手機毛利率、AIoT業務增速放緩至個位數、電動車二期工廠延期影響交付,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市場對小米短期增長前景缺乏信心。
電動汽車業務方面,工廠延期以及近期促銷后市場接受度不高的問題較為突出,小米汽車還面臨安全事故引發的品牌信任危機,其中10月13日成都SU7碰撞起火事故引發公眾對車輛安全的質疑,盡管警方通報指出駕駛員涉嫌酒駕且嚴重超速,但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爭議持續發酵。
智能手機業務同樣承受壓力。存儲芯片成本上漲明顯拖累毛利率,雖然小米通過高端化策略部分抵消成本壓力,但整體盈利能力仍受到制約。AIoT業務增速回落至個位數水平,中國市場高基數效應是主要原因之一,印度市場的發展也遇到阻礙。小米在印度的47億盧比資金被凍結,海外核心市場受挫。
市場觀點的分歧
盡管空頭情緒彌漫,但部分機構仍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中信證券預計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將實現收入1132億元,同比增長22.3%,Non-IFRS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63%。中信證券看好小米長期發展,維持“買入”評級。
浦銀國際也重申小米的“買入”評級,雖然小米三季度的IoT板塊成長面臨壓力,但預期汽車業務可能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長期來看,小米堅持投入底層技術,包括芯片、系統等,這有助于構建公司競爭壁壘。高盛雖然下調了小米目標價,但仍維持“買入”評級,認為當前股價風險回報具吸引力。高盛指出,小米在LLM、機器人等新領域的投資可能成為潛在股價催化劑,牛市估值可達67.4港元。
未來走勢的關鍵變量
小米將于11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財報,投資者關注焦點集中在汽車業務盈利與毛利率表現、管理層是否重啟回購及回應危機,以及印度市場資金解凍進展。這些因素將決定短期多空博弈的走向。智能手機業務方面,高端化策略的成效至關重要。2025年9月底小米正式發布小米17系列手機,開售5天銷量突破100萬臺,成功切入6000元以上的高端機型市場。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可能對手機毛利率帶來正向貢獻。
電動汽車業務的交付量提升情況也不容忽視,2025年9月和10月,小米汽車單月交付量均超過4萬臺。隨著交付量提升,公司有望達成汽車業務單季盈虧平衡。
綜合影響與展望
小米本次股價下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信任透支、戰略失當與現實危機相互交織,導致市值蒸發嚴重,作為恒生科技指數權重股,小米還受到港股市場短期流動性波動的影響。短期來看,市場情緒轉向謹慎在情理之中。但中長期而言,小米堅持投入底層技術,包括芯片、系統等,這為公司構建競爭壁壘,奠定長周期的成長基礎,小米的利潤結構持續優化,到2026年,AIoT與互聯網服務業務預計占核心毛利潤的77%,將減弱智能手機業務波動的影響。投資者現在需要權衡短期風險與長期潛力,而11月18日的三季度財報可能成為重要的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