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隨著捷途第200萬輛整車駛下生產線,一場關于“中國速度”的故事被再次改寫。
從2018年第一輛車問世,到2025年第200萬輛下線,捷途只用了七年——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時間軸上,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數字”。在如今的汽車行業,200萬臺不只是銷量數字,它代表著品牌跨越“存量門檻”的分水嶺。對于一家僅成立七年的年輕品牌而言,這個里程碑的意義,遠不止“跑得快”,更在于“跑得穩”。它說明捷途已經從市場的變量,成長為行業的常量。
在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深度“淘汰賽”的當下,捷途能夠以“7年200萬”的速度脫穎而出,并且成為全球唯一7年累銷200萬的中國汽車品牌,本質上是差異化戰略的勝利——它以“旅行?”為核心開辟了獨立賽道,在產品、生態、用戶關系和全球布局上形成了自洽體系。這種體系化成長,折射出中國汽車從“跟跑”到“領跑”的深層邏輯轉變,也揭示了新一代中國品牌崛起的底層規律。
從場景洞察到體系構建:捷途的“旅行?”方法論
在捷途誕生之初,中國汽車市場早已是群雄逐鹿的格局:傳統車企手握技術沉淀,新勢力憑借智能化快速圈粉,想要在紅海中撕開缺口,必須找到一個未被充分挖掘的用戶需求。捷途給出的答案,是跳出“賣車”的單一維度,聚焦“旅行”這一被忽視的場景。捷途的成功,始于對“旅行”的重新定義。
過去很長時間里,汽車品牌在談“場景”時,多半是把概念做成廣告語,比如“詩與遠方”、“探索自然”,但這些口號往往停留在營銷層面,和用戶的真實生活距離很遠。捷途的不同在于,它不是講“旅行”的故事,而是在搭“旅行”的系統——人、車、生態。
“旅行?”的核心不在“旅行”,而在“+”。這個“+”意味著連接、延伸和生態。捷途沒有把自己局限于造車的范疇,而是主動去整合與旅行相關的上下游資源——露營地、驛站、餐飲、文化體驗等,構建出一個可觸達、可消費、可復用的生態系統。這使得“旅行?”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品牌概念,而成為用戶可以感受到的權益與服務。
在硬件層面,其車型設計充分考量旅行場景——大空間、高通過性、適配露營裝備的改裝潛力,從根源上解決“旅行不便”的問題;在服務層面,捷途沒有停留在“售后保養”的傳統范疇,而是深入旅行全流程:至今已開發上萬種適配戶外場景的生態好物,小到車載露營燈,大到車頂行李箱;串聯起3000余座捷途驛站,覆蓋全國主要自駕路線,為用戶提供停車、補給、應急維修等服務;更與176家高品質露營地達成合作,讓用戶無需提前攻略即可享受“說走就走”的便利。截至目前,已有超15萬用戶親身體驗過“旅行?”權益,全球旅行權益總體驗次數突破1000萬人次——這些數字背后,是捷途將“旅行”從概念落地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也讓品牌與用戶之間形成了超越“買賣”的情感連接。
讓“小眾越野”走進“大眾生活”
而“旅行?”戰略的另一大成果,是捷途從0到1推動了“方盒子”車型的普及。在此之前,硬派越野車型多以“高端、小眾”標簽存在,動輒幾十萬的售價讓多數家庭望而卻步,“越野夢”始終是少數人的專屬。捷途敏銳捕捉到這一需求缺口,以“讓越野走進大眾生活”為目標,打造出兼具硬派設計、越野性能與親民價格的方盒子車型。截至2024年9月底,捷途方盒子家族全球累計銷量超49.5萬輛,連續19個月銷量破萬——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方盒子”車型的市場潛力,更證明捷途成功將“小眾需求”轉化為“大眾市場”,讓“越野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支撐這一切的,還有捷途對“用戶中心”的極致踐行。在多數品牌還在通過經銷商間接觸達用戶時,捷途搭建了“三個100%工程”:100%直面用戶、100%直連用戶、100%用戶評價。從2021年至今,捷途已直接對話33萬用戶,建立起超286萬粉絲的私域矩陣,更收獲了76%的用戶真實反饋。比如用戶提出“方盒子車型需要更靈活的儲物空間”,捷途便在后續車型中優化了座椅折疊方式;用戶希望“驛站服務覆蓋更多偏遠路線”,捷途便加快了三四線城市及景區周邊的驛站布局。這種“用戶直連”模式,讓捷途始終與市場需求同頻,也讓品牌資產在用戶的參與中不斷沉淀。
捷途的7年200萬銷量,是品類意識的覺醒。通過“旅行?”,讓方盒子實現了從0到1的普及,再借由覆蓋出行、服務、社交的生態系統,讓更多用戶深度融入其中。這一路徑不僅為捷途開辟了差異化賽道,更給中國品牌探索“品類驅動增長”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而貫穿其中的“用戶直連”模式,既讓捷途始終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也在用戶的持續參與中不斷沉淀品牌資產。
“雙輪驅動”的捷途加速度
7年200萬的銷量,不是勻速增長的結果,而是一條持續上揚的“陡坡曲線”——2022年銷售18萬輛,2023年躍升至31.5萬輛,2024年突破56.8萬輛,近三年銷量幾乎實現“翻倍式”增長;2025年1-9月,在汽車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捷途仍以459578輛的累計銷量實現22%的同比增長。這種“捷途加速度”,源于對國內市場的深度滲透與國際市場的全面突圍,形成了“雙輪驅動”的增長格局。
國內方面,捷途的崛起并非依賴單一爆款,而是“戰略+產品”的合力成果。產品矩陣覆蓋10-20萬元主流區間,從硬派越野的旅行者系列,到兼顧家用的X系列,再到電混新品,滿足多元場景需求。捷途抓住了消費升級與出行細分的契機,讓“全場景適配”成為真正的競爭力。
如果說國內市場是捷途的根基,那么海外市場就是其新的增長引擎。目前,捷途已進入全球91個國家和地區,布局超2000個銷售與服務網點,覆蓋中東、非洲、中南美、亞太等需求增長重點區域。與傳統的“賣車出海”不同,捷途堅持本地化運營,并且復制“旅行?”生態,推廣自駕文化與定制化體驗。這意味著捷途的全球化不只是銷量的增長,更是生態與文化的延伸。從“造一臺車”到“輸出一種出行理念”,捷途正在以體系化能力塑造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也以一種更具主動性的姿態,參與重塑“中國品牌”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價值認知。
從0到200萬,捷途用7年時間驗證了“差異化”的價值,從200萬再出發,它面臨的是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和更加多變的用戶需求。但可以預見,只要始終堅守“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持續深化“旅行?”戰略的獨特優勢,捷途仍然可以在全球市場中穩步拓展版圖。更重要的是,捷途的成長路徑也為中國汽車品牌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在競爭趨同的時代,唯有堅持自身定位,形成可持續的差異化能力,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