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的廣州奧體中心外,剛看完比賽的觀眾打開 “全運廣州”小程序,10幾分鐘后,一輛無人駕駛的文遠知行GXR車型便緩緩停到了路邊,準備將他送去市中心的酒店。
與此同時,場館周邊的無人駕駛掃路機S1和自動駕駛環衛車S6也在進行清掃作業,保障全運會賽事環境整潔有序。
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暨殘特奧會臨近,自動駕駛技術首次以全方位服務矩陣形式深度接入大型體育賽事運營。近日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南廣場舉行的自動駕駛場景應用啟動儀式上,文遠知行(WeRide)宣布為本屆賽事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接駁、環衛清掃等全鏈條服務,并聯合廣州公交集團、廣汽領程首發全球首款L4級中運量城市公交車型。
據悉,針對全運會場館分散、客流時空分布不均的挑戰,文遠知行依托車型GXR開通11條自動駕駛出行線路,覆蓋廣州樞紐站場、酒店群、開幕式場館及媒體中心等重點區域。據官方信息,服務時間為2025年11月3日至12月15日,用戶可通過“文遠出行”App或“全運廣州”微信小程序預約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賽事期間還將運營5條自動駕駛巴士接駁線路,串聯奧體中心、天河體育中心等主要場館與地鐵站、媒體中心,通過高頻次調度提升通行效率。此舉被業內視為自動駕駛技術在復雜城市路網中可靠性的一次公開檢驗。
此次首發的中運量公交車型長8.5米,配備21座,搭載文遠知行自研的360度全景感知系統與全冗余線控底盤。其設計亮點在于針對殘特運會需求增設輪椅位及上下車翻板,凸顯技術適配公共服務場景的精細化能力。
大型賽事歷來是科技企業展示技術成熟度的窗口。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首鋼園區的自動駕駛示范已初步驗證技術可行性,而本次全運會首次嘗試多車型、全場景協同,意味著自動駕駛正從單點測試轉向系統化運營。
與此前成都大運會、重慶馬拉松等賽事的“局部展示”不同,此次自動駕駛服務從11月3日持續至12月15日,累計服務時長超40天,且納入廣州公交集團的常態化運營調度體系。賽道競爭的白熱化也在賽事中顯現。與文遠知行同期布局的還有小馬智行、滴滴自動駕駛、如祺出行等企業,有業內觀察者認為,賽事場景的高密度客流與復雜路況,是自動駕駛從封閉測試走向開放運營的“壓力測試場”,其數據積累直接影響后續商業化擴張的節奏。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胡雯雯
